Wednesday, April 11, 2012

輪椅上的醫生 (五十七)



第十五章 補記

  他曾在煉獄中遨遊,他曾在瀕臨死亡中靈魂出殼;異國他鄉掘好的墓穴已在等待他的安息;可他卻在一片哀歎與驚恐中從死裡復活——一個新的生命從此誕生了——這是十年前我的兒子張栩在也門天堂谷摔傷以後所發生的一切。
我見證了這是上帝的預備。從此,他的旨意就降臨到我兒子的身上——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今天,當張栩在分擔神愛世人的重擔時,我是在堅強和喜樂中支持他、安慰他,因為我們都是上帝的同工。

一、成立鞍山助康協會

  我的家庭還不是一個完全的基督教家庭,但所有家庭成員對上帝的愛,對世間苦難人群的憐憫與疼愛是共有的。

  多年來,因為張栩的傷殘和我們所品嘗的艱辛,使我們更多地體驗到了那些貧病交加的人們對生命的渴望和需求,他們困苦的人生需要得到幫助。於是,在2004上半年的一天,我們全家人在吃中午飯的時候,所討論的中心話題就是應該發起成立一個殘疾人救助組織,用張栩的特殊經歷來激勵更多的殘障人士,讓他們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出尊嚴來,並可以發動國外朋友讓他們參與並提供一些幫助。張栩非常贊同,我們也是積極支持。於是,最初的議案就這樣形成了,最初的申請報告也很快在張栩的病房中產生了。之後,報告被送交了鞍山市民政局。

  在那個時候,由於從事慈善事業的民間組織,中國還沒有一個相關的政策出臺。因此,報告遞出後,仿佛石沉大海。此後,弟弟張翀代表哥哥不停的去爭取,去辦理,而在此期間,助康會的救助工作事實上就已經開始了。首先,張栩找到立山區殘聯,瞭解我們所居住的地區有多少生活極度貧困的殘疾人,他決定要親自去探視他們。

  20047月的一天,炙熱的太陽高掛在空中,路上行人稀少,大家都在逃避那火辣辣的陽光,張翀找來他的一個好朋友——這是最初的義工,推著他的哥哥,抬著米、麵、油等一些生活用品,走進了一個貧困的殘疾人家。

  在一個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間裡,一位白髮蒼蒼的七十多歲的老母親站在那裡,愁容滿面的望著地上爬著的三個兒女——他們最大的已經五十多歲了。(可能有遺傳病史)五十多年來,三個孩子相繼出世,給母親帶來的不是歡樂和希望,而是無盡的災難。他們的父親早已在絕望中死去,唯有活著的母親自己來承受這無邊的苦難。她每天都要不停的穿行在三個孩子中間,餵水,餵飯,洗衣服。為了讓孩子們活下去,她用汗水和淚水餵養了他們。房間裡有一台好心人送來的舊電視機,這也許就是這三個永遠不能站立的孩子們的全部世界。張栩同他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並同他們合影留念。臨行,張栩又送給他們一本自己翻譯的《上帝在哪裡》鼓勵他們要勇敢地活下去。

  這次探訪是他的初次,從此也奠定了助康會決心要為殘疾人做事的基礎。後來,當香港及美國朋友來訪時也多次探訪過這個家庭,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欣慰,也讓他們知道了還有許多人在愛著他們、關心著他們。

  在這一年裡,張栩的身邊已經有很多的朋友和過去的同事,他們主動提出當義工,多次和他一起出去探訪,到貧困的棚戶區去,到市郊的農村去。張栩在用他的殘疾,用他的拼博精神去鼓勵那些殘疾人同命運抗爭。


~~~~~~~~~~~~ 待續 ~~~~~~~~~~~~





轉載自 知信行 http://www.ccfellow.org/ 之天路同行 - 輪椅上的醫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