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1, 2012

把火種撒在地上


蔡元雲醫生 (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

一羣「恩佩生命摰友」聯同「突破」、「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及一些青少年工作 機構合力籌辦一個「蘇恩佩生命反思會」,以紀念恩佩安息主懷 30 年。這聚會不單是懷念當年神如何祝福這個毫無保留跟隨基督的生命,更藉着一些分享,繼續燃點更多青年人的生命。

我們選擇了以「把火種撒在地上」作為生命反思會的主題,因為這個題目可以描繪恩佩從神領受的生命和召命。

「火種」結合兩個主耶穌的比喻,內裏包涵豐富的意義;恩佩昔日曾經考慮以「火種」命名 1973 年創刊的雜誌,後來才以《突破》為名。

火」 ——「 把火丟 上,倘若已經着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嗎 ?( 路加褔音 12 49 ) 在這比喻中,主耶穌以「火」比喻從神而來的公義和審判;祂來是要「顛覆」這個充滿罪惡的世界,以祂的十字架救贖生命與文化。

恩佩對聖經中關於火的經文特別留意,在她遺下的一本《聖經》中,用了紅筆為《利未記》中有關祭壇上的火的經文加上標記,其中的一節是在壇上必有常常燒着的火,不可熄滅。」( 利未記 6 13 )

恩佩確是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主,放在「祭壇」上;那生命的火沒有止息地燃燒,並且點燃許多青年的生命。

恩佩留下一句叫我們刻骨銘心的說話:「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

「種」——主耶穌又說另一個有關天國比喻:「當那一天……有一個撒種的出去……」( 馬太褔音 13 1-23 ) 這個比喻的「種」是「天國道理」,是「道」,「種」落在不同的土壤裏,有不同的結果。

恩佩提醒我們在撒種前要「鬆土」:這是文化使命,青少年成長的文化土壤要更新。她更看重「撒種」:以文字、以不同的媒體包括音樂、話劇等將天國的道理撒進青少年的心中。

恩佩曾經在香港的小學任教,再到美國進修文學與神學;其後在台灣、新加坡和香港「把火種撒在地上」。那是生命的「火」,是真理的「種」,透過文字和生命的接觸,基督的「火」和「種」進入多少同工、義工和青少年的生命中,直到今天,這火沒有熄滅。

願燃點恩佩生命的「火」和「種」繼續燃亮青少年的生命,並更新他們的文化土壤。

願感動恩佩的靈加倍感動我們﹗


---------------------------------------------------------------------------
恩佩的生命

蘇恩佩是突破機構的創辦人之一,1982年安息。

她在港受教育,當過教師,卻在年輕時罹患甲狀腺癌。生命與癌症的首個回合同時展開……

她原來並不知道病的真相,休養後赴美國進修,那時已強烈感到中國人欠缺委身目標的困惑與掙扎,她問:「為什麼最優秀的中國學生都留在海外工作?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回到亞洲服侍在苦難與窮困中的人?」

她用自己的生命作回應——帶病投入台灣校園福音工作,領導基督徒知識分子作時代的見證。這時她終於知道自己是癌症病人,使她更確定生命本不屬她,懷著感謝的心,她與死亡相伴,活得比平常人更努力。

不到十年間,她創辦多份劃時代的雜誌,包括《突破》、《突破少年》,啟動了那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突破運動。

在她離世以前,寫成《死亡,別狂傲》,記錄她在病中得着智慧,在軟弱時得着力量,在黑暗中燃燒自己。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當年她率先發動幫助失落的青少年,抗衡物質主義、消費文化,提出簡樸生活,反思女性身分角色,對祖國作出承擔……

她從無間斷地創作、翻譯,從小說《仄徑》到劇本《春分之後》,恩佩的作品都是她人格、信仰的反映。

她的生命曾燃亮許多心靈,直到今天,仍然觸動、說話,充滿祝福。

-------------------------------------------------------------------------



讓我愛而不受感戴

歌詞:
讓我愛而不受感戴,讓我事而不受賞賜;
讓我盡力而不被人記,讓我受苦而不被人睹。
只知傾酒,不知飲酒;
只想擘餅,不想留餅。
倒出生命來使人得幸福,捨棄安寧而使人得舒服。
不受體恤,不受眷顧,不受推崇,不受安­撫;
寧可淒涼,寧可孤苦,寧可無告,寧可被負。
願意以血淚作為冠冕的代價,願意受虧損來度旅客的生涯。
因為當祢活在這裏時,祢也是如此過日子,欣然忍受一切的損失,好使近­祢的人得安適。
我今不知前途究有多遠,這條道路一去就不再還原;
所以讓我學習祢那樣的完全,時常被人辜負心不生怨。
求祢在這慘澹時期之內,擦乾我一切暗中的眼淚;
學習知道­祢是我的安慰,並求別人喜悅以度此歲。



文章轉載自突破人2012年4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