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1, 2011

方言的恩賜


問題:什麼是說方言的恩賜?現今有說方言的恩賜嗎?用方言禱告是怎麼回事?


 

回答: 第一次說方言發生在五旬節,使徒行傳21-4 使徒出去用眾人的語言跟眾人分享福音,“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使徒行傳211)。希臘原文“鄉談”按字面翻譯過來是“語言”。所以,講方言的恩賜是指一個人用他本不知道的聽道人的語言來傳道。在哥林多前書12-14章,保羅講到了奇妙的恩賜,他說:“弟兄們,我到你們那裏去,若只說方言,不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訓,給你們講解,我與你們有什麼益處呢?”(哥林多前書146)。使徒保羅所說的,與使徒行傳裏關於方言的描述一致,講方言是對聽道人有益,讓他們能聽到用他們的母語所傳講的神的話語,但對別人沒用處——除非把方言翻譯出來。

一個有翻譯方言恩賜的人(哥林多前書1230)能明白說方言的人說的話,即使他自己不懂那種語言。翻譯方言的人會把說方言的人表達的資訊說出來給大家聽,這樣每個人都能明白。“所以那說方言的,就當求著能翻出來”(哥林多前書1413)。保羅關於沒有被翻譯出來的方言的結論強而有力:“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哥林多前書1419)。

如今有沒有說方言的恩賜呢?哥林多前書138提到,說方言的能力終會停止,不過這個停止是跟哥林多前書1310提到的“完全”的到來有關。有些人指出預言和知識的語言“會停止”跟方言的“會停止”有差別,以此證明方言會在“完全”到來之前停止。這當然有可能,但經文中也沒有具體說。也有些人引用以賽亞書2811和約珥書228-29這兩節經文,證明講方言是神的審判要到來的跡象。哥林多前書1422描述方言是“為不信的人做證據”。根據這個論據,說方言的恩賜是對猶太人的警告,告知他們神要審判以色列因為他們拒絕接受耶穌基督是彌賽亞。因此當神審判了以色列(西元70年羅馬人摧毀耶路撒冷),說方言的恩賜已經不再有其最初的目的。儘管這個觀點有可能,說方言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並不意味著方言就會停止。聖經沒有斷言說方言的恩賜已經停止。

同時,如果說方言的恩賜在當今教會中還是很活躍,它必會與經文上所說的相符。它會是一種真實的容易明白的語言(哥林多前書1410),它是為了對講另一種語言的人傳講神的話(使徒行傳26-12),它會符合神透過使徒保羅下達的命令:“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翻出來。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哥林多前書1428-29),它也會跟哥林多前書1433一致,“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神肯定能賜給一個人說方言的恩賜,讓他可以和講不同語言的人交通。聖靈有最高權威分配屬靈的恩賜(哥林多前書1211)。我們可以想像得出,如果不用去語言學校就能馬上會講當地人說的語言,宣教士的工作會有更好的成效。但神好像並沒在這麼做。方言在今天似乎不是以在新約時期同樣的方式出現,儘管那會非常有用。大多數宣稱說方言的信徒在實踐中跟上面提到的聖經對說方言的敘述是不一致的。這些事實總結出說方言的恩賜已經停止,或至少在神對當今教會的計畫裏非常罕見。

對於那些相信方言是 “禱告語言” 是用來自我教導的人,他們的根據是哥林多前書1441428:“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縱貫14章,保羅一直強調把方言翻譯出來的重要性,參看145-12。保羅在4節中所說的是:“如果說方言不翻出來,你除了教導自己別無他用,只是使自己顯得比別人更屬靈。如果你說方言並把它翻譯出來,你就教導了眾人”。新約裏沒有說“用方言禱告”有什麼目的,也沒有具體描述“用方言禱告”的人。再者,如果“用方言禱告”是為自我教導,那麼對那些沒有說方言的恩賜而無法自我教導的人不是不公平嗎?哥林多前書1229-30清楚地說明,不是人人都有說方言的恩賜的。

Sunday, October 30, 2011

基督徒該怎樣看鬼節?




萬聖節,原來是老外的鬼節。中國也有鬼節,陰曆七月鬼門關開,到處都有人路邊燒衣,其實陰森程度不比萬聖節遜色。

萬聖節群鬼出動,有猙獰的喪屍鬼,發展出種種斷手爛面頭破血流的暴力驚嚇;有陰森詭異的本地鬼,年年在戲院給你陰風陣陣(因為戲院冷氣特別凍);也有撞鬼怪談真人真事,讓你疑神疑鬼。

有人一邊又怕、一邊又看,有人用哈哈大笑告訴你他多有勇氣,也有人真的很怕,趕快跑掉。

在群魔湧現的日子,有一條基督徒漏了的問題,乃是:「為甚麼我怕鬼?」怕鬼,是要怎樣驅趕?「鬼」可由驅魔神父牧師來降服,但心中的「怕」又如何?愛能溫暖人心,它能驅趕孤單;它確能驅鬼,因為大部份的鬼都是你一個人時出現,開心歡敍,一般很少見鬼。只是,愛不能驅除怕鬼的「怕」,因為這個「怕」是心裡一早有的,不過鬼故事和鬼屋提醒我們:「我是怕鬼的。」

正如,我們有罪疚,不能單單宣告它被掃除,它就會消失。罪疚是要尋求悔過、補償及和解來解決的。怕鬼,也不是外在的,不能像趕鬼那樣,一聲喝令就能把它驅走。我們的心很脆弱,這脆弱是在一個人的時候才會感受到,在大伙兒時候驅除的害怕,夜半無人時,又會悄悄冒出來。

怕鬼,是在於我們不知道那是甚麼,也在於它提醒我們另一樣害怕的東西:死亡。怕鬼,非因那個鬼樣子太醜,或因它甩掉了一隻手,而是因為那個爛面和斷肢,提醒我:前面的是鬼!是鬼的本身令人驚怕,不是鬼的樣子令人驚怕。我們是靠那些驚嚇的東西,識認那大概是鬼。事實上,鬼的識認本身也不一定驚嚇,那升降機裡多了的一個小孩,即使沒「甩頭甩骨」也是驚嚇,因為驚嚇的是鬼這個不明物體,而非三級暴力。

怎樣可以化解鬼的驚嚇?遺忘它是一個辦法。例如想想開心的事,讓鬼故事的劇情淡忘,那不失為一個治標方法。健康開心派對,是通過淡忘來化解驚嚇。但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無知消除。當我們有點認識,鬼就沒那麼可怕。

傳統教會是怎樣化解鬼節的驚嚇?就是用思念好人的亡魂,代替思念慘死和變種的鬼怪。鬼的驚嚇若是慘死的一刻(例如那「一條辮」被撕掉的面皮,或不斷在同一個位置跳樓的女鬼),讓我們就越過這條「死線」;死亡之後,是面對上帝,而慘死的鬼,伸冤的上帝從沒停止聆聽,並且,是祂施行報應、平伏冤情。

傳統教會還把西方鬼節,變成諸聖日,在那天,他們鼓勵記念已死的聖徒。我們注目在死去的人身上,不怕去思想他們,這樣,我們也突破對死亡的害怕,並且跟我們的禱告結合,想念到歷代聖徒相通,靈界眾聖相伴,就不怕孤魂野鬼。

《使徒信經》大家唸過嗎?裡面有一句提到,耶穌死後「降至陰間」,才復活和升天。這個「降至陰間」是另一個傳統教會的智慧:基督釋放被囚的亡靈,把地獄的門打破,光照黑暗的陰間(跟中國傳統的「破地獄」相似,但釋放亡靈者是耶穌基督)。

讓我們想想耶穌基督是怎樣對待鬼怪?他只是有限度的把污鬼從人身上驅趕,理由不是因為要把它們置諸死地,而是因著它們囚禁了被附的人。有一次,群鬼要求附到豬群中,耶穌就准許了。可見耶穌對污鬼的態度:它們從沒成為祂憎恨的對象。

基督徒不要憎鬼,不要憎那害我們永無寧日的鬼怪,不要把自己的害怕,轉化為憎恨。相反,我們可以像傳統教會的智慧那樣,默念死者,默想恐怖故事背後的悲哀和不義,知道上帝是伸冤的神,悽慘的鬼叫,和強迫症一般的詭異行為,都陳明在上帝面前。我們可默禱上帝,記念亡靈。這一點,同樣適用在七月鬼節和「全城哈囉喂」。

回應萬聖節全城驚嚇,可以從兩個角度:一方面要認識這些人其實在做甚麼,一方面要省思我們害怕的深層理由,方能對症下藥。認識萬聖節驚嚇消費,要了解這種驚嚇跟真正的交鬼是不同的,不必反應過大。這一點在筆者的一篇專文裡有論及,文章名為「降妖,讚美,與妖道串通

上文提到大量的傳統典故,可重溫在鬼節前夕舉行的「鬼節公共神學論壇」加深認識,該論壇名為「鬼門關開、基督光照!--探討關於亡魂的牧養課題」。現在可重溫論壇的第一部份:福音派談鬼,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邢福增教授、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關浩然傳道,及聖公會諸聖座堂范晉豪牧師,與我們談鬼魂、論亡靈:「鬼節公共神學論壇」宣傳頁





Friday, October 28, 2011

神沒有忘記 Aina to Aggie (阿吉雅:一個真實的故事)

    那是在1921年。一對叫大衛•弗拉德和斯蔚夫婦(David and Svea Flood),帶著他們兩歲的兒子從瑞典來到非洲的心臟,當時還稱作比屬剛果(Belgian Congo)(今日的Zaire)的地方。他們遇見了同樣來自北歐斯堪迪納維亞地區(Scandinavian)亞埃瑞克森夫婦(Ericksons)。他們四人一同尋求神的旨意。那是溫柔、奉獻和犧牲的年代,他們感到主要帶領他們從一個宣教中心出去,將福音傳至邊遠地區。這是在信心裡邁出的巨大一步。
  
    他們來到一個名叫恩道樂拉(N'dolera)的村莊,可是遭到了酋長的斷然拒絕,不准許他們進入他的領地,害怕他們的到來使人們遠離本地自己的神。兩對夫婦選擇在半里之外的山坡上蓋起了一間小茅屋。

   

    他們為屬靈的突破而祈求,但是卻一無所獲。唯一與他們有接觸的是一個小男孩,他獲准一周兩次賣雞和雞蛋給他們。身高只有四英尺八英吋的小個子斯蔚•弗拉德(Svea Flood)心想,既然她只能和這一個非洲人交談,她就要把他領向基督。事實上,她真的成功了。但是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令人鼓舞的事情了。
  
    與此同時,瘧疾卻將這個小小團體裡的成員一一擊倒。到了一個時候,亞埃瑞克森一家相信他們受的苦已經夠多了,他們要回到宣教中心去。大衛和斯蔚則決定孤單地繼續留在恩道樂拉(N'dolera)附近。
  
    雪上加霜的是,斯蔚發現她在這原始荒野裡懷孕了。臨盆時村裡酋長的心軟了下來,允許一個接生婆來幫助她。
  
    一個小女孩出生了,他們為她命名為艾娜(Aina [註:Aina名字源於北歐意思是:Forever永遠;若在非洲則解作:困難的生產]。然而斯蔚因數度患瘧疾而身體虛弱,這次生產更使她耗盡了最後一點精力,成了她致命的一擊,她在嬰兒出生後只熬過了17天。
  
    大衛的心裡起了驟變。他挖了一個粗糙的山洞,埋葬了他27歲的妻子,帶著他的孩子們回到山下的宣教中心。他一面把新生的嬰兒艾娜(Aina)交給亞埃瑞克森夫婦(Ericksons),一面吼叫著,「我現在就回瑞典去!我失去了妻子,我也明明是照顧不了這個嬰兒。神毀了我的生活!」
  
    留下了初生的女兒,他帶著兩歲半的孩子直往回國去之港口,不僅拒絕了神對他的呼召,也拒絕了神自己。
  
    八個月之內,亞埃瑞克森夫婦二人都因染上不知名的疾病而相繼離世(有說是被當地土人所毒害),那個嬰孩則轉交到某個美國宣教士的家裡,他們把她的瑞典名字改成了「阿吉雅」(Aggie[Aggie的希臘字根意思是:Good]  
    最後,當她三歲時,他們把她帶到了美國。這一家美國人深深地喜愛這個小女孩,他們擔心如果他們回非洲去的話,法律上的障礙可能迫使他們與她分離,所以他們決定不離開他們的國家,也將宣教的服事轉為牧養。
  
    阿吉雅就是這樣在南達科塔(South Dakota)長大的。長成青年女子後,她就讀於明尼阿波利斯的中北聖經學院(North Central Bible College in Minneapolis),在那裡結識了青年男子杜威•赫斯特(Dewey Hurst),並與他結婚。
  
    年復一年,赫斯特夫婦享受著他們服事的成果。阿吉雅首先生下一個女兒,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當她的丈夫前往西雅圖地區、就任一所聖經學院的校長時,她發現那一帶有著極其濃厚的斯堪迪納維亞(Scandinavian)傳統。
  
    一天,一份瑞典的宗教雜誌出現在她的信箱裡。她既不知道是誰寄來,也不認得裡面的任何一個字。在她不經意翻閱的時候,突然裡面的一幅照片令她瞠目驚舌:原始的背景、一個十字架、十字架上刻著一個名字——斯蔚•弗拉德(SVEA FLOOD)[就是她過身母親的名字]
  
    阿吉雅跳上吉普車,飛快地奔向學院裡一位教員的家,她知道他能夠翻譯那篇文章。「它講什麼?」她急切地問道。 教員概述著那個故事:很久以前,宣教士們來到恩道樂拉(N'dolera)……一個白人嬰兒的出生……年輕母親的去世……一個非洲小男孩被領向基督…… 以及所有的白人離開之後,男孩長大了,最後說服酋長允許他在村子裡建起了一座學校。 文章講到他最後如何為基督贏得了他的所有學生,甚至連酋長也成了基督徒。今天,那個村子裡共有六百名基督徒……完全因著大衛和斯蔚的犧牲。
  
    赫斯特夫婦結婚二十五週年紀念的時候,學院送給他們的禮物是前往瑞典一趟的假期。阿吉雅在那裡找到了已經風蠟殘年的親生父親大衛•弗拉德(David Flood)原來他又結婚了,並多了四個兒女,而且常常將生命揮霍在酒精裡。他剛剛經歷了一次中風,更糟的是,他在家裡立下一條規矩:「不許提神的名字,因為神奪走了我的一切。」
  
    與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會面之後,阿吉雅提出要見見父親的事,其他人都猶豫了:「你可以和他談談,」他們回答說,「雖然他現在病得很厲害,可是你要知道,每次一聽見神的名字,他就火冒三丈。」
  
   阿吉雅沒有知難而退,她走進骯髒的公寓,踏過滿地的酒瓶,來到正躺在亂七八糟的床上的73歲的老人身邊:
  
    「爸爸?」她試著呼喚著。
  他轉過臉,哭了起來。
 「艾娜,」他說道,「我從來不想把你送掉。」
 「沒什麼,爸爸。」她說,將他輕輕摟在懷裡,「神照顧我。」
  
    老人一下子倔強起來,他的眼淚也止住了:
 「神把我們都忘記了,都是因為他,我們今天才活成這個樣子。」

  他的臉再次轉向牆壁。
  
     阿吉雅並不放棄,她撫摸著他的臉,繼續說,
 「我有一個小故事,一個真實的小故事,要說給你聽。你沒有白白去非洲,媽媽也沒有白白死在那裡。你們為神贏得的小男孩已經長大了,他為基督贏得了全村。今天,因著你們生命中對神有過的忠心,六百個非洲人在事奉主……」
  
   「爸爸,耶穌愛你,他從來沒有恨過你。」
  
    老人轉過神來,望著女兒的眼睛。他的身體開始放鬆下來,他開始講話。就在那個下午,他又回到他棄絕了好幾十年的神那裡。後來的幾天,父女一起享受著溫馨的美好時光。
  
    阿吉雅和丈夫很快就不得不回美國了。幾個星期之後,大衛•弗拉德也回到他要到永恆的家。
  
    幾年後,赫斯特夫婦到倫敦出席一個大型的福音派聚會。會上一位來自扎伊爾Zaire(前比屬剛果former Belgian Congo)教會的代表,代表全國11萬受洗的信徒講話,介紹福音是怎樣傳遍整個國家的。
  
    過後,阿吉雅迫不及待地問他是否聽說過大衛和斯蔚•弗拉德。
  
  「是的,女士,」那人用法語回答,然後被翻譯成英語。
  
  我是斯蔚•弗拉德(Svea Flood)帶領信主的。我是在你出生之前,為你父母送食物的男孩。直到今天,你母親的墓和對她的記憶仍是我們的驕傲。
  
    他流著淚久久地擁抱她,然後繼續說,「你一定要去非洲看看,因為你媽媽是我們歷史中最著名的人。」
  
    阿吉雅•赫斯特和丈夫果然成行,他們受到村民們的熱情歡迎,她甚至見到許多年前她爸爸找來用掛藍將她背下山的老人。最引人注目的時刻是在牧師的引導下,她來到親生母親的十字架前,跪在土地上祈求與感恩。
  
    那天,牧師後來在教會裡讀約翰福音1224節:「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接著再讀詩篇1265節:「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Excerpts from: Aggie Hurst, Aggie: The Inspiring Story of A Girl Without A Country [Springfield, MO: Gospel Publishing House, 1986] (Previously published under the title, "One Witness"), just after her death in 1981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1

雲彩見證 - 磨難出堅強

爸媽常吵鬧打架,爸酗酒突然身亡,二哥19歲意外墜樓癱瘓,大哥患精神病……


家人頻遭不幸

我生長於一個不幸的家庭,一家六口住在香港不足二百呎的房子裡。媽是文盲,爸獨力工作。我排行最小,印象最深刻的是爸媽常吵鬧打架。年紀小時我沒被打,後來兄姊避打出走,就輪到我被打了。爸每晚酗酒,引致腦細胞壞死,有一天突然倒地身亡。

我小時成績不錯,常名列前茅,考上五年制中學,不用交學費;但兄姊成績都不好,家貧無法升學,中學未畢業就出來工作。我中學時,在早會聽到不少聖經真理,學校鼓勵參加團契。我覺得基督教道理很好,上帝愛人,就信了耶穌。二哥在工地工作,十九歲時因工作意外從高處墜下,斷了頸骨,全身癱瘓,至今仍躺在療養院。當時我讀中四,家裡愁雲慘霧,放學即去探二哥。這事對我打擊甚大,自此成績一落千丈。

大哥本有工作,但突然呆在家裡,家人以為他失業,沒理會;後來才知他患精神病,就醫後被送入青山精神病院,幾年後轉住中途宿舍。姊姊小學畢業後就去車衣貼補家計;家裡那麼多不幸,她很不開心,爸給她負面影響又很大,至今仍未婚。

家中噩耗接踵而來,我怨恨上帝:恨祂把我家弄成這樣子,使我無法專心讀書。我中學會考成績差劣,不能升讀大學預科,便出來工作。心想,上帝若真存在,為何如此薄待我家?這世界是否真有上帝?我不再去教會。


終日忙於家事

直至認識Ken,他帶我回教會。與Ken結婚後,有子有女,他對我很好,家庭溫暖,很開心。一九九六年我受洗,但耶穌的事蹟、教訓,始終未能入心,人生沒有使命,更不必提愛人如己。

我們像一般香港人,夫婦倆上班,家有菲傭,供樓自住,帶子女去學這學那,終日忙碌。下班回家累極了,還得強撐著督促子女做功課。當時子九歲,女六歲,在香港讀書很辛苦,小學一年級就每天有六、七樣作業,要做到十一、二點才能睡,壓力很大。為追上潮流,課餘還要學很多才藝,競爭大,費用貴。若子女沒本領,將來成績不理想,進不了大學,前途堪虞。但有時想,人生是否有一層樓、子女大學畢業、事業有成… …便滿足?似乎沒有止境。
 


移居美國打拼

這時有機會移民,心中卻害怕;因在香港工作了十幾年,事業有基礎,若到美國,英文不好,能做甚麼?況且年屆四十,從頭開始,談何容易。但想到子女的前途,希望他們眼界和胸襟都開闊些,又聽說美國生活不如香港緊張。商量後,於二○○二年九月移民美國,一家四口寄居在翁姑一房一廳的小單位內。三個月後,算算還有點積蓄,打算另買個小單位,翁姑又願借點錢給我們,這似乎是頗理想的計劃。
 

在異邦人地生疏,沒人載我們去辦事和購買必需品,乘公車也沒門路,一切自己摸索。為女兒入學,步行二公里路到學校登記。那時是四月,天氣還冷,下著雨,倍感孤單。回想在香港時,朋友多,去哪兒都方便;到這裡卻感到無助,真不知所措。坐下就淌淚,天陰更叫人發愁,開始喝咖啡,喝上了癮,每天三大杯。
 

我一定要找工作,也想親自教養子女,就決定做部分時間工作。我在香港做社工,現在有西婦聘我做清潔工,不知道多高興。因我工作認真,經她介紹,工作漸多;但是很辛苦,每晚上床全身酸痛,仍咬緊牙關去做。丈夫在酒店工作,體力能勉強應付,但消瘦不少。他在香港也做社工,現在學非所用,心有不甘。他想讀「物理治療助理」的課程,我鼓勵他。當時,我們買房子的事已交訂金;但為了把錢留下來交學費,便毅然決定放棄。
 


捱至心力交瘁

後來我找到助教工作,為中國來的孩子做傳譯。可惜做了一段日子,西雅圖區削減助教,又另找工作。上帝賜我管理房屋的工作,有居住單位。工餘我仍做家居清潔。後來,有一教會又找我逢星期三為老人搞活動。丈夫每星期一至五上課,星期六、日做工,也很辛苦。
 

我們壓力很大。除了工作,我還要抽時間照顧子女、家庭,接送上學放學、參加課外活動等;又要有親子時間,與孩子一起活動、溝通,教他們做食物、下棋、打球、督導功課。我和孩子關係很好,子女讀書的成績也很好。
 

我為人堅強,從小受過很多磨練,再苦也撐得下去,盼能明天會更好。可是當時,我開始受不了,成天拼搏,好像不拼就活不下去;於是,終日自怨自艾,甚至想了此殘生。
 


頑疾煎熬兩年

二○○六年八月,我開始感到不適,但因經濟拮据沒看醫生,累了就歇歇、睡睡。後來更常腹瀉。丈夫要上學、做工,不想他請假載我去看醫生,直到痾出血來,才認真去看醫生。二○○六年十一月廿三日感恩節那天,恰是我的生日,驗出近肛門處患了腸癌。我問:「上帝呀,我一直努力工作,為何此時讓我患絕症?」夫妻二人在車內相擁而哭,不敢把消息告訴兒女。

 一個多月後才做化療、電療,瘤縮小了。二○○七年初,接受第一次手術。切除部分直腸,放置臨時「造口」;但大腸不通,很痛,再入醫院七天,稍好又出院,再痛又入院,如此進出多次。醫生說要再做通腸手術。手術後又再做八次化療,做第五次時發現小便出血,醫生說癌細胞擴散至陰道、盤骨,連膀胱附近也有,可能要將膀胱和陰道切除,為我補上一塊肉。手術期間要切開腹部,用很重劑量做了一次電療,將周圍癌細胞電死。手術共十小時。二○○七年做了三次手術。
 


在人間看見上帝的愛

這兩年,我因病少去教會,但教會弟兄姊妹常來探望、幫助和安慰;給我送飯,又以現金援助。記得二○○六年十二月,認識了陳立人弟兄(二○○八年七月病逝)。一天,他來我們房屋管理處找房子;那是我第一次見他。當時我剛做完第二次手術,正在化療,背著些藥袋。他見我臉色蒼白,就問候我。我告訴他我患腸癌,原來他也患胰臟癌。他知道我的困難就放下一疊紙幣給我,整整一千美元。我深受感動,不禁痛哭起來。
 

生病以來,每次手術、每次治療都經歷到上帝透過不同的人來幫助我、關愛我。現在,我完全明白,這愛是來自上帝,弟兄姊妹都是學習以上帝的愛來愛我,讓我知道天父沒離棄我。
 

二○○八年七月底,檢查報告說,我的癌細胞擴散到盤骨的組織內。醫生說:「不能再做任何手術,因手術已做了很多,再做傷口很難癒合;電療又做過最重分量,幾年內不能再做;化療是唯一可做的,稍能延長幾個月壽命;若不做,壽命尚餘約兩年。」做化療也不過多活幾個月,有何用?醫生說,可讓我沒那麼痛,毒瘤不至長得太快。我心裡很難過。兩年實在太短了,況且還未必有兩年。
 


病中有新體驗

這兩年,我常想:「等我好了,就服事上帝。」於是,我就一直等;然而,現在我明白了,我實在沒有多少個日子可以等。在第二次化療的過程中也曾復發,人能做的都做盡了。這次,我不想再做化療;但是,這不等於坐以待斃。我在世上的時間已不多,每天都像是最後一天。早上起床,有點寒意,就懷疑自己是否仍在世間?能不能度過今天?我叫自己不要想,要跳出這陰影;每天開開心心做應該做的事。聖經「傳道書」說,人縱然做很多事,讀很多書,都會過去,都是徒然;最好莫如享受上帝的恩典。
 

從前我想過自殺,現在面對死亡,才明白生命多麼寶貴,才懂珍惜生命。生命的長短不是人所能意料的,我立志善用每一天。從前,有人叫我作見證,我總是拖延;因為想,有病怎能榮耀上帝呢?現在,我知道明天日子不多,就更把握機會見證上帝。
 

上帝藉疾病開了我的眼,我重新檢視我的人生。我想,我過去一直在做些甚麼?為何落到如此田地?我說自己苦,其實苦海還未見底,人生可以更苦。癌病固然苦,卻有人比我更苦。我不應該只看自己。醫生說我只能活兩年,我就把握這兩年做點有意義的事吧。例如,向我的家人傳福音、把該做的事都辦妥等。
 

現在我明白,身體健康,能吃能睡,就是福氣;能和家人相聚,夫妻恩愛,兒女受教,就是福氣。但是,我不當活在過去,我要珍惜此刻,每天數算主恩,為我有的一切獻上感謝。晚飯時,我就禱告,說:「上帝呀,感謝你,我又過了一天。感謝你,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感謝你,賜我力量做飯、吃飯;感謝你,賜我們居所躲避風雨;感謝你,讓我安睡。」
 

疾病給我很多提醒,世人所看重的學位和高職厚薪,全是空的。我只能活一次;但是,我可善用機會,培養我的子女愛上帝和愛人如己,讓其他人也蒙福氣。
 

從前我的英文名字叫Sarah(撒拉),第三次手術前,我改名Esther(以斯帖),因很羨慕她為同胞冒死向王求情。以前,我想過宣教,但怕坐牢,怕客死他鄉;現在,我把生命交託上帝,過去的Sarah已死。
 


完成未了心願

二○○八年十月,我決定回香港向親友傳福音。十月七日,我服了加倍的止痛藥和安眠藥,
就與丈夫憑信心登機。本來計劃十月三十日回美國,趕上考入籍試;但二哥很想我多留點時間,戲說:「妳若肯多留些日子,我就跟妳去教會。」我答應了,讓丈夫先回美國。之後我因要入醫院,在香港共逗留了兩個月。
 

我在香港頻頻進出醫院,但是作見證的機會很多。我們香港教會的牧師、醫院裡的院牧,都讓我向會眾分享。我在醫院裡,也積極傳福音。
 

二哥仍全身癱瘓,住療養院廿多年。以前向他傳福音,他都抗拒,這一回卻主動表示要參加「無手無腳的力克」佈道會。當時,他的肛門已出現問題,但仍努力下床,做好準備,由復康巴士接送來回療養院。坐著聽力克分享,前後十小時,他深受激勵。二哥並未決志信耶穌,但是心已開始軟化。他見我抱病回去看他,勸他相信耶穌,也很受感動。
 

大哥住中途宿舍,我去看他,可以和他溝通。我勸他信耶穌,他點點頭,只是沒多大反應。媽做了白內障手術,心較前軟化。感謝上帝,這次返香港,好像完成不少未了心願。
 


仍然學習功課

誠然,基督徒要信靠主耶穌、常常喜樂,但是不易做到。老實說,我也不能每分每秒喜樂。雖曾「身經百戰」,但每次入醫院,都不停聽到我這裡塞那裡塞,以及要做這做那,心裡很難受,仍會害怕。我確信死後要回天家,應當一無掛慮;然而,當我仍在肉身中與死亡作戰,心裡仍會害怕。基督徒是否不能害怕呢?上帝造我有血有肉、有感覺、有恐懼、有掛慮,這樣,我就更倚靠祂,也需要弟兄姊妹繼續用愛心支持、扶助。
 

感謝上帝,這次回港前後,香港和西雅圖兩地教會弟兄姊妹都用愛心關懷和支持我,他們常來探訪,為我禱告。我要靠著上帝的力量繼續打美好的仗,守祂的道。「我活著就是基督」,能活多長由上帝決定。此刻我仍捨不得孩子和丈夫,也許這是我要學習的功課,學習無牽無掛,直到完全降服主前。(余黃國凱採訪、整理)




Source: Cloud of Witnesses Every Week 08-12-2009
             http://www.ccfellow.org/

Tuesday, October 25, 2011

耶穌與肥皂

有兩個人一起散步,其中一個是宣教士,另一個是肥皂製作商。


這位肥皂製造商滔滔不絕地說話,而那位宣教士卻一直在聽。


肥皂商對宣教士說:「請告訴我,教會有什麼好?你的講道有什麼好?聖經有什麼好? 人活在世上儘是麻煩,有人偷竊、有人相互殘殺、有人彼此怨恨。 教會至今已設立兩千多年,講道、閱讀聖經也兩千多年,但卻沒有使一切更美好。人,還是一樣,他們仍然在爭奪、偷竊、殺害、仇恨。」


這位宣教士沒說什麼,他只是聆聽,過了一會兒,他們路過一個地方,這裡有好多小朋友在泥漿中玩耍。


這位宣教士就和肥皂製造商說:「你說肥皂可使人乾淨?我不相信。你看看這些小朋友, 他們多髒啊!肥皂有什麼好?肥皂已經存在幾千年了,可是,即使世上到處都有肥皂, 這些小朋友卻還是被泥漿所弄髒?」


那位肥皂製造商就說:「牧師呀!除非人把肥皂拿來使用,否則它發揮不了功用。」


「完全正確!」宣教士說:「肥皂本身無法使人乾淨,除非人拿來使用才行。這個道理和耶穌的道理是相同的, 耶穌的道理沒辦法改變人,除非人們把祂所說的道理實行出來。」



轉貼網上文章,所有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Tuesday, October 18, 2011

愛因斯坦的雄辯

教授向學生提出一道挑戰性的問題:"上帝真的創造一切嗎?"

那位學生回答:"是的!教授,當然一切都是創造的。"

教授接著問:"如果上帝真的創造萬物,那麼邪惡也是上帝創造的。既然邪惡存在,根據外在行為反映一個人內心的原理,我們可以假定上帝是邪惡的。"那位學生沉默不語,沒有回答教授這個假設性的陳述。那位教授非常自豪地向學生誇口說,他又再一次證明基督教的信仰只是個神話。

另一位學生舉手發言:"教授,我可以請教您一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教授回答。

那位學生站起來說道:"教授,寒冷存在嗎?"

"這是什麼問題?它當然存在。難道你從不覺得冷嗎?"

其他學生紛紛竊笑那位年輕人的問題。

那位學生回答說:"教授,事實上寒冷並不存在。依據物理定律,我們之所以會感覺冷,是因為缺少熱能的緣故。每個人或物體對能量的獲得或傳送的情況,都可以測得出來,而熱能就是這個使人體或物體獲得或傳遞能量的東西。絕對零度(攝氏零下273度)時完全沒有熱能的存在。在這個溫度時,所有物體分子都呈現靜止狀態,不會發生任何反應。所以實際上寒冷並不存在,我們創造這個詞彙是為了描述沒有熱能的感覺。"

那位學生接著又問:"教授,黑暗存在嗎?"

教授回答說:"它當然存在!"

那位學生說:"您又錯了!教授,黑暗也不存在。黑暗其實是因為缺少光的緣故,我們可以研究光線,但無法研究黑暗。我們可以用牛頓的三棱鏡把白光分成許多顏色的光,並研究每種光的波長。不過我們卻無法測量黑暗,因為只要一道光線就可以劃破並照亮一個黑暗的世界,所以我們如何能知道一個空間有多黑暗?我們只能夠測量光的強度,不是嗎?黑暗是人類用來描述沒有光線存在時的一個詞彙。"

最後這位年輕人問教授:"教授,那邪惡存在嗎?"

這回教授的回答不太確定了,他說:"當然!就像我之前所說的,我們每天都會看到邪惡。每天都有人類以不人道的方式對待他人的例子。它存在於世界各地的許多罪行和暴力之中,這些不是邪惡是什麼!"

那位學生回答道:"邪惡並不存在,教授,至少可以說邪惡本身並不存在。會有邪惡只是因為心中沒有上帝,就像黑暗與寒冷一樣,邪惡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個名詞,用來描述心中沒有上帝的情況。

所以上帝並沒有創造邪惡,它是人類心中缺乏上帝之愛的結果,就好比寒冷源自於沒有熱能,黑暗源自於沒有光線。"

教授坐了下來並問道:"年輕人,你到底是誰?"

"教授,我的名字叫做艾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想要聆聽聖靈的聲音


現今在我們身邊發生了許多事情,在我們的教會中也有各種各樣的教導出現,在我們耳邊時常會響起很多不一樣的聲音,那麼我們要接受什麼、拒絕什麼呢?這真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

世界越複雜,我們就要越正確地聆聽聖靈的聲音。聖靈的聲音將會以多種形式出現。在我們耳邊一字一句地說當然是最好的,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不可能聽到這樣直接的聖靈的聲音。


在洪水時代,挪亞為建方舟時,每一錘子落下的聲音就是聖靈的聲音;獻出自己的一生而建造方舟的挪亞,他的錘子聲音是責備當代人們的自私與罪惡的聖靈聲音,是否接受這聲音,就決定了當時人們的命運。








 

今日,聖靈的聲音將會以怎樣的方式傳出來呢?有時是通過大的自然災害;有時是通過紮心的講道;有時是通過與鄰舍之間的交談;有時是從丈夫和妻子之間的對話中聽到。

即使你很虔誠地信仰耶穌,但卻沒有正確地聆聽聖靈的聲音,而偏行己意,就會成為撒但利用的工具,就會成就很可悲的結局。基督徒一生的成敗,就在於能否正確地聆聽聖靈的聲音。



約瑟聽到的聖靈聲音


怎樣才能正確地分辨上帝的作為和聖靈的聲音呢?我們可以從馬利亞和約瑟的故事中學習這一點。有一天,天使向馬利亞顯現並傳達了天國的資訊。“聖靈會臨格在你身上,你作為童女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這對馬利亞來說雖然是非常榮耀的消息,但將這件事轉告給她的未婚夫約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件事情對約瑟來說可能如同晴天霹靂。或許當時馬利亞和約瑟之間有過這樣的對話。


馬利亞:“約瑟,我懷孕了。”


約瑟:“我們從未同房,怎麼會懷孕呢?”

馬利亞:“這孩子是受聖靈感孕的。”

對馬利亞的這句話,約瑟會做出什麼反應呢?在這種情況下約瑟能正確地聽到聖靈的聲音嗎?敬虔的猶太人約瑟或許一次也沒有握過馬利亞的手,然而,突然有一天未婚妻馬利亞卻說她懷孕了。聖經對於約瑟的反應有什麼記載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太1:18,19】


約瑟想斷絕與馬利亞的關係。在聖經裡記載上帝的作為中發生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約瑟卻沒有分辨出來,想要與未婚妻分手;即使如此,聖經中卻將約瑟說成是個義人。為什麼?因為“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雖然他沒有分辨出馬利亞身上發生的聖靈作為,他卻握住了對他良心說話的聖靈聲音。這就是聆聽聖靈聲音的基督徒的模樣。



在另一面,約瑟只能走遍全村說明自己不得不悔婚的立場,必須要主張自己的清白;因為若暗暗地悔婚之後馬利亞生小孩時,村裡人都會誹謗誰呢?會誹謗使她懷孕而拋棄她的約瑟。但約瑟決定肩負這一切的負擔。基督徒要在無法理解的狀況中正確地聆聽聖靈的聲音。各位,在無法理解的狀況下你握住了正確聆聽聖靈聲音的方法了嗎?如同約瑟沒有分辨聖靈在馬利亞身上的作為,我們也有可能無法分辨聖靈在他人身上的作為。但決不能錯過聖靈對我們個人說話的聲音。


如果今天我們像約瑟一樣能聽到聖靈的聲音,無論多麼複雜混亂的狀況,我們都能行走在義人的道路上。義人是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會握住聖靈聲音的人。





原文出處

Friday, October 14, 2011

到底不知 / 倪柝聲

究竟,
我還沒看見你:
仁慈的面容、
釘痕的手腳、
荊刺的額、
槍傷的肋、
為我罪悲傷流淚的眼,
幸得我已先嘗著你的甜愛,
還可以少得安慰。


究竟,
我還沒看見你,
我巴不得立刻飛到你的面前,
一訴……,
讓你的手攙我在你的胸懷裏,
按摩我的頭;
叫我多年所未見而愛的,
亦見亦愛。
所以我常常的求你快來,
盼望早點見你,
以……。


我常想:
一見你的面,
就要提起在世想慕的情悃;
苦難試煉所叫我流的淚,
你要一滴一滴給我拭,
你必安慰我,
那時真是有滿心的熱樂,
但是,恐怕(?),
打算對你所要說的許多話,
一句也不易說得出,
因為喜樂充滿了心,
千言萬語都化在「我愛你」一句中了。


到底,你為甚麼不即來呢?
主阿!願你快來!


我因有地上帳棚的關係,
所以歎息勞苦,
我最難過的就是:
我既不能去,
你又不果來!
* * * *
主阿!如果當日你來了,
這些人的結局將如何?
我的果子豈不甚少?
天天背十字架的樂趣豈非沒有?
那裏有苦難中學的順從?
那裏有孤單為你的經歷?
那裏有與你共負一軛的福氣?
那裏知道你對待我的柔細?
那裏知道我愛你之心不足?
那裏知道我愛你的心太自私?


你引導我經火,
你叫我過水,
在狹窄的路上,
與你同走沒有人跡的前程,
如果當日你來了,
在你面前我豈非貧而瞎麼?


我望你來的心,
總不減其熱切。
能叫我心滿足的就是你,
你雖在遠處,
我卻想慕你。
你來了,
我就得著我心的滿足;
你遲延了,
我就叫身體的傷痕,
舊的去,
新的再來,
叫我口不斷了讚美的聲音,
叫我靈常摸著你的親近。


你的時候不是太遲的,
你所看為好的是最善,
我只知道:
萬事叫我獲益,
因為沒有一事不是從你手中經過的。


主阿!究竟何日好呢?
今天可以麼?
今天如何?
願你來時遇見我在你命定的道上。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倪柝聲 《靈光報》


Source: 拾珍季刊 

雲彩見證 - 截肢後仍喜樂的父親

父親糖尿嚴重,聽到要切除雙腳,心裡害怕不安。


我生長在台灣的一個佛教家庭,於一九七九年十月移民美國,在一九八○年聽到福音,十月接受洗禮,從此努力追求認識真理。我希望家人也認識真神,但是他們不要聽。我不放棄,有機會就講,不管他們聽不聽。有時他們說:「不要講了。妳信妳的主,我信我的佛,各信各的。」我只有為他們禱告,求上帝感動他們。我的責任是把福音的種子撒在他們每一位的心中,為他們禱告。大約二十年之久,上帝垂聽了我的禱告,終於看到果效。
 

我父親患糖尿病廿幾年,在二○○一年一月,兩隻腳的趾頭受傷不能癒合,去看醫生。醫生說,糖尿嚴重,要切除雙腳趾;若好不起來,可能要切至膝蓋上部位。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心裡害怕不安。我見他如此憂慮,就安慰他:「不要害怕,將您的生命交託給上帝,讓祂掌管您的一切吧!」我立即替他禱告,他平靜下來。從那時起,父親就敞開心門,開始接受福音。
 

父親住在醫院大半年,教會牧師、同工、教友都很有愛心,不斷到醫院看望他,為他禱告、唱詩、讀經。父親得到不少關懷與安慰,心裡高興。日復一日,上帝的愛在他心裡,他不再害怕,反感到平安喜樂。後來雙腳要被切除,他也能處之泰然。我鼓勵他信主耶穌、倚靠上帝、從祂那裡才能得著力量,祂是我們隨時的幫助。他把我的話牢記心中,也很喜愛我為他禱告、唱詩歌和讀聖經等等。


搶救父親靈魂

出院回家後,父親失去雙腳,行動不便;但是我佩服他勇敢堅強學習獨立,不靠任何人,只靠雙手與輪椅。有時我看了心有不忍,一個八十多歲老人,還要忍受這樣的痛苦折磨,每次看到他,都想幫他一把,但他堅持不要,要自己做。他能這樣剛強,都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賜他力量忍受苦難。
 
二○○四年感恩節凌晨四點,父親突然呼吸困難,緊急送醫。因他有糖尿病、高血壓,年紀大、身體弱、抵抗力也差,醫生檢查出他有嚴重肺炎,有生命危險,告知我們要有心理準備,隨時會離世。在這緊張、措手不及的情況下,我和先生第一個念頭就是趕緊打電話給牧師。牧師來了,帶領父親正式接受主耶穌,又替他洗禮。父親的病情漸漸好轉,穩定下來,臉色也好看了。


榮歸主懷

父親受洗後,心裡充滿感恩讚美,也學會交託。我告訴他:「要學習不住禱告,要凡事恩,靠主常常喜樂。」受洗後,他常向家人傳福音。他告訴我們,他到過天堂兩次。起初母親以為他胡言亂語,不當一回事。他很生氣,說他說的是真話,不是開玩笑。他常會一遍又一遍和我們家人說,有天使帶他去天堂,天堂裡很舒適,很美麗又快樂,他希望我們家人也能跟他一樣享受到這些福份。臨終時,他特別囑咐母親要去教會,接受洗禮,這樣他先去,將來大家都可以在天家再相聚。
 
二○○五年一月廿二日父親離世回天家,享年八十八歲,永遠安息主懷。父親的喪事用基督教儀式舉行,簡單而隆重。牧師、教友及親朋好友大約一百多位參加。母親看了非常驚喜、感動,她說將來也要像這樣辦。母親看見父親信主耶穌前後的改變也受感動,每個星期隨我去教會。去了三次,就決志要信耶穌和受洗。我驚訝地問她:「真的嗎?不是開玩笑?」母親說一點不假,是受到聖靈的感動。她說她信佛幾十年沒有任何感覺,反倒覺得基督教看重愛心,將來有盼望和永生,她決志與我同走天路。我聽後心裡充滿感恩與喜樂。
 
後來她問我家裡的偶像要怎樣處理,我回答她可請牧師來家裡把它拿走。於是二○○五年二月廿二日拿走偶像,二月廿七日她接受洗禮。現在每禮拜天我們帶她上教會,她非常開心,臉上沒有憂愁,心靈充滿平安與喜樂,因有天父與她同在。我教她學習禱告,與天父溝通,如有心事都可向天父訴說,她很認真學習與追求。我也鼓勵她要勤撒種,上帝賜豐收,這是我們基督徒要做的工與責任。
 
我鼓勵未信耶穌的朋友們,有機會聽到福音要把握才好,信耶穌基督才能得著永生,過得勝的生活,生命才有意義和盼望。信耶穌的人是有福的。耶穌基督復活不僅是歷史事件,也是我們得救的證明。時刻數算主的恩典,總不抱怨,遭逢爭戰,不論大小,不要喪膽;因主耶穌早已得勝了,並知主有恩典必扶助、安慰、引導我們直到見天父。我信主至今廿幾年,深知世間的人、情、事、物都會隨時改變,我只知全然信靠上帝的應許,必不致失望,因祂永不改變,今是永是。



Source: Cloud of Witnesses Every Week 29-12-2009
             http://www.ccfellow.org/

Thursday, October 13, 2011

無禱告的生命,是無能力的生命 !是沒有信心的生命!



當你晚上跪下禱告的時候,瞌睡前來壓在你的眼瞼上,一天的辛苦又成了推託辭,你就縮短了禱告,從神前退去了。

到了早晨,因為起床遲了,你又向神通融一下,匆匆忙忙把晨間最寶貴的交通草率了事。

不儆醒禱告是一件何等嚴重的事啊!試探在你面前,你無法對付;仇敵在前引誘,你無法站住;四周的壓迫你無法忍耐;和神的交通你無法維持;和同工產生了隔膜;在不信的人面前失去見證;屬靈的能力消失;愛主的心冷淡;作事憑自己的喜好,不管神的旨意……你會覺得和神離得非常遙遠。一天不禱告,等於墮落一天!

主耶穌基督尚且需要天未亮即起身禱告,把他心中的事向神傾吐,何況我們呢!

我們在禱告這件事上,太虧欠神了。我們肯花很多時間為著工作,很多時間為著娛樂,很多的時間為著休息,很多的時間為著私事,但是,我們肯花多少時間為著親近神呢?神喜歡我們禱告,正如父母喜歡兒女們和他們談話。

所以神說:

“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
“你禱告……”(太6:6-7);
“你們當求莊稼的主”(太9:38);
“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帖前15:17-18)
“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前2:8);等等。

主耶穌在世上留給我們的榜樣,也鼓勵我們禱告。在拉撒路墳前,他舉目望天禱告神;在他揀選十二使徒之前,他上山整夜禱告;在山上改變形象以前,他和門徒禱告,在筵席上和門徒告別時,他舉目望天禱告(約17章);在客西馬尼園中禱告三次;在十字架上,他為釘他的人禱告;今天在神的右邊,他一直為我們禱告。

你要生命長進麼?你要知道神的旨意麼?你要得勝麼?你要能力麼?你要得恩賜麼?你要得恩典麼?你要教會復興麼?禱告!禱告!禱告!

我們如果看以前許多禱告都得不到答應,因此就有點灰心,那就不是信心的禱告。出於信心的禱告,是把以前沒有得到答應的禱告看成是一種鼓勵,集中所有的力量,用信心改為讚美和感謝的禱告。

從起初到末了,主的教訓和榜樣都告訴我們:當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忍耐到底的必得救。



原文出處

穆勒喬治





穆勒喬治 ( George Muller 1805 - 1898 ) 生於法國,幼年遷居英國,青年時代活在不信及罪惡之中,悔改後因獻身孤兒院工作,聞名於世。

在英國不列斯多的阿斯列山頂,聳立著一些巨大建築物,那是兩千多孤兒的家,建築及維持這所孤兒院的經費,高達一百五十多萬英磅,完全靠賴信心的禱告而得。穆勒喬治論到這項神跡時說:〝上帝答允我的禱告所賜下的金錢已有七百五十萬元美金,我們一年需用二十萬美金,這些錢都在需要時來到。沒有任何人能 說,我向他要過一分錢。我們沒有委員會,沒有勸募員,沒有議案,沒有生息的資本,全是藉信心的禱告而得。〞(Charles R. Parsons著:[ 與穆勒喬治相聚一小時]

他的孤兒院前後收容了一萬多名孤兒,訓練及教育他們之後,才送他們到世界中去從事有用的工作。除此之外,他還從事其他的慈善工作,需要金錢,關於這方面,他寫道:

" 我已將我自己置於一個沒有錢財剩下的景況之中,而在此景況中,不僅要供給兩千一百人的膳食,還要供給他們其他一切需要,還有一百八十九個國外布道士需要幫助,但手中無金錢,又有一百所九千學生受教育的學校要全部維持,而毫無分文.每年還要分送出去四百萬單張,及幾萬本聖經。(同上二一,二二面)

穆勒喬治如何獲得金錢,已是西方基督教界所熟知的事。可用他的兩次經驗說明他的信心及他禱告生活的單純及深邃:

" 一八四四年九月四日----今天早上,我手中只剩下一分錢。親愛的讀者,請想一想,一天開始時只剩下一分錢。試想,有一干四百人要吃飯,請你這位薪水微簿,有六個或八個孩子的可憐的弟兄想一想,還有不是工人階級的,但是錢財也是有限的弟兄也想一想這事!在這樣的試煉中,你豈不也是要行我們所行的麼?主難道愛你們較少麼?祂愛祂所有的兒女豈不是像祂在約翰福音十七章二十至二三節中所說的,像愛祂的獨生愛子一樣多麼!或是我們會優於你們呢?〞(同上十九面)

〝四月十三日----這是自從一八四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迄今第二次為這些事情的錢財完全用盡。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再靠賴信心及禱告。我有任何需要時的救助辦法是,將我的要求告訴上帝,然後相信上帝因為祂愛子的緣故,已經垂聽了我的禱告,並留意上帝對我禱告的回答,並完全期待這些回答。我也特別請求四位弟兄幫助我禱告,就是四個學校的校長,因為除非上帝賜下金錢,下一周就不能發薪水給他們。〞(穆勒自傳二二三面) 以後穆勒喬治講到金錢如何按照需要,大量地或少量地,在不向人籌募的方式下,自動地進來。他決心絕不向人要求捐錢,免得感到他在依靠人,而未依靠上帝,他說:〝只要還有一些自然而有的盼望,就不會像一切希望都無之時那樣生髮出信心,困難越大,信心越容易。〞

Parson的書中記載了穆勒喬治如何恒切禱告,及他花費在禱告中的時間;〝他告訴我,他為他的講題禱告,比任何別的事多,並且他說他雖然整周祈禱,他常常在走上講臺的階梯時,上帝才將他要講的經文給他。“

〝我問他花在禱告上的時間多嗎?

〝 *每天幾小時,但我是活在祈禱中,我走路時祈禱,躺下時祈禱,起身時祈禱,上帝總是聽見我的禱告,祂答應我的禱告何止千萬次!我一旦確知一件事是對的之後,我就永不放棄。*

〝這些話都是在喜樂的聲調中講出來,其中含有得勝的歡快,他的容貌煥發著神聖的喜樂,他講的時侯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桌邊追。〞

“ *由於上帝垂聽了我的禱告,數以千計的生靈獲得拯救。*他繼續說:*我會在天國遇見這些成千上萬得救的人。* 〝他停了下來,我也不作聲,然後他繼續說: *重點是,未見到上帝應允之前決不甘休。我已為兩個人禱告了五十二年,這兩個人是我青年時代一個朋友的兒子o他們現在還沒有悔改,但他們必會悔改!他們如何會不悔改呢? 有耶和華不變的應許,我信靠它。上帝兒女最大的缺點是,他們不繼續禱告,

他們未曾不停地禱告;禱告不恒切。他假若在任何事情上尋求上帝的榮耀,就應該不停地祈禱,直到獲得答允。*〞

穆勒喬治如此完全信靠上帝,他甚至將他祈禱蒙垂聽的經驗,比為一條屬靈規律的建立,正如科學家建立一個物理及化學的定律一樣。他講到這條屬靈規律的觀念時說:

〝假設二十五年天天作物理及化學實驗所得的結果都一樣,而這項結果又不能用過去所已經證明的定律去解釋,我們要得到何種結論呢?只能有一個結論,而那是科學家都會同意的。他們都會宣稱,一條新規律已經發現,並會依照這條新規律修改他們的理論。對我說,現在這件事,依照所有的健全哲學原則,我們必會獲 得相同的結論。這些事實的規律就是救主必垂聽出於信心禱告的應許。沒有甚麼理由,可讓我們假設,穆勒喬治及他的同工的情形有甚麼特別或例外。我們不能懷 疑,在同樣情況下,上帝不會為其他有信心的基督徒行同樣的事。〞(穆勒喬治著〝信靠的生活〞英國版二七面)

雖然,穆勒喬治以靠禱告維持孤兒院出名,但是他也是一個敬虔的聖經學者及講道人。他看重聖經超乎一切別的書。他說: 〝我第一晚上將自己關在房間,默想聖經及禱告時,短短幾小時中,我學到的,比我過去幾個月中學到的還多,但是那特別的不同處是,如此,我的心靈真正獲得了力量。〞(穆勒喬治自傳三三面)

一八九七年,穆勒喬治被邀請在英國及國家聖經公會大會中證道,但卻不能參加。他在回答中說:他愛聖經,並且,他已讀過聖經一百多遍,並說,借著他分送出去的聖經,已有成幹上萬的人認識耶穌。 他的聖經研究經驗,使他少於研讀聖經注釋:〝我發現讀聖經注釋會使頭腦裝滿許多觀念,常常也可裝進上帝的真理,但是,當聖靈教導時,借著禱告與默想,心靈就獲得了幫助。前一種知識常使人自高自大,並且,當另一本注釋有不同的意見時又常被丟棄,而且在付諸實行時,又毫無功效。但後一種知識,則通常會使人謙卑,帶給人快樂,領人更接近上帝,並且,這樣進入心靈之後,就成為我們自己的,通常也會實行出來。〞(穆勒喬治自傳二二,二三面)

在穆勒喬治一生中有一個時候,他的生活重心從禱告移轉到上帝聖言中所能獲得的資源上。這是他靈修生活上一種重要的改變,雖然如此,他的禱告並未減少。他的禱告多是接受聖經所啟示的上帝的應許,教訓及力量。他的經驗在他靈修生活中如此重要,他曾在下面的話語中美麗地,詳細地描寫出來:

〝我現在比任何時候更清楚地看出,我每天第一個要做的偉大的主要的工作是讓我的心靈在主裡快樂。我最先要關心的不是我能為主做多少,如何能榮耀主, 而是如何使我的心靈快樂,如何使我裡面的人得看滋潤。因為我或要設法將真理放在末悔改之人面前,我或要設法使信徒得益處,我或要設法安慰憂傷的人,

我或要在這世界中用其他方式表現出是上帝兒女的作為,但是我若未在主內獲得快樂,沒有天天讓我裡面的人得著滋潤,得著力量,我從事這一切服務時,就可能在不對的心靈狀態壟之中,在這之前,至少十年,我靈修的方式是習慣式地早晨起身穿衣之後就禱告。但現在我看明,我必須做的最重要的是研讀上帝的聖言, 默想祂的話,好使我的心靈得安慰,鼓勵,警告,責備,教導,並且因此,籍看上帝的話,當我默想它們的時侯,我的心靈就可被帶入與主的實際交通之中。

〝因此,我開始在清晨默想新約聖經。在我簡短祈求祂賜福祂寶貴的話語之後,我就先開始默想上帝的話,到每一節經文中去尋求,要從其中得著福分,但不是為了公眾佈道,不是為了要用這些我默想的經文講道,而是為了我自己的心靈得著糧食。我得到的結果總是這樣,不到幾分鐘,找的心靈就被引導或認罪,或感恩,或代求,或禱告,故此,我雖然只是默想,不是禱告,但是不久就會自然進入禱告之中。

〝當我這樣經過了一段或認罪,或代求,或懇求,或獻上感恩之後,我再繼續讀下一句或下一節,這樣繼續下去,我就將所有的經文依經文的領導化為為自己或為他人所獻上的禱告,但是那一直擺在我面前的默想的目標是為了滋養自己的心靈,結果總是有許多認罪,感恩,懇求與代求,攙雜在我的默想之中,並且我裡面的人幾乎必然,甚至可感知的得著滋養,得著力量。到了早餐之時,除了極少例外,我的心靈即或不是處在快樂狀態,也是在完全的平安之中。這樣,主也喜歡在不 久或在以後告訴我分給其他信徒的靈糧。因此雖然我默想聖經不是為了公眾佈道,只是為了我自己的心靈,但是實際上卻是。

〝用這種方式,我又將到露天散步結合在一起,散步一小時,一小時半,或兩小時,在早餐之前,在田野裡,在夏日,若覺得走路太乏,就在階梯上小坐一會 兒。我發現這樣在早餐之前去一面散步,一面默想,對我的健康十分有益,我現在已養成這種習慣,當我到露天散步時,通常都帶一本字體清晰的新約,那是我除了 全本聖經之外專為這項目的而預備的。我發現我這樣在露天消渡,于我有益,但以前卻不是這樣,因為沒有這種習慣。我從前認為花時間散步是一種損失,但是現在 我發現非常有益,不僅對我的心靈,也對我的身體有益。當然,這靈修的事不一定要與早餐之前的散步連結在一起,各人必須依照自己的力量及其他景況而作決定。

〝因此,我從前與現在的不同點是,從前我起床時,我立即禱告,通常將早餐之前的時間全用在禱告上。我總是以禱告開始,除非我感到我的心靈特別荒涼, 在那種情況下,我就讀經先滋潤心靈,或奮興我裡面的人,然後我才禱告,但是結果如何呢?我常用一刻鐘,或半小時,甚或一小時跪著禱告之後才會感知自己獲得 了安慰,鼓勵,心靈的自卑等,並且常常在前十分鐘或十五分鐘,甚或半小時,心思遊移不定,不能真正禱告,但現在這種方式,我就很少再有這種心思遊移不定的 痛苦了。因為我的心靈為真理所滋潤,與上帝有了實際的交通,我與父談話,與我的朋友談話(雖然我有罪不配)談論祂在祂寶貴聖言中所講論的事。

〝現在我常感奇怪,為何我不早些明白這一點。我從未在任何書上讀過。沒有任何人在公眾的證道中將這事故在我跟前,也沒有在與弟兄私下談話中,討論過 這件事。但是現在,上帝既然在這方面教導我,它已對我十分清楚,上帝兒女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是為他裡面的人獲得靈糧。正像外面的人,需要進食,才可繼續工 作,並且我們是在早上先進食,因此,裡面的人也該一樣。正像人人都必須,我們也該進食,可是裡面的人的糧食是甚麼呢?不是禱告,而是上帝的話,並且不是簡 單地讀上帝的話,只讓它們從腦海經過,像從水管流過一樣,而是要思想我們所讀的,默想它們,將它們應用在我們的心靈上。

〝我們禱告時,向上帝說話,但是禱告若要繼續一段時間,不止於形式,就需要一股力量,或虔敬的熱誠,及適當的時機,故此,這種心靈的操練最有效的時 候,乃是在裡面的人已經藉看默想上帝的話,感到上帝正對我們說話,鼓勵我們,安慰我們,教導我們,使我們謙卑,或責備我們之後。故此,我們雖然在靈性上總 是這樣軟軟弱,我們可以借著上帝的福分而獲益,而且,我們愈軟弱,我們越需要這種默想,以加添我們內心的力量,這樣我們就不會害怕心思瘓散,不會像不先作 默想就作祈禱時的情形一樣。

〝我如此詳細地講到這事,乃是因為我已感知我從其中獲得了極大的靈性的滋潤與益處。我要親熱地,鄭重地懇求同道們思想這件事。我要說,這種方式的靈 修,藉看上帝的賜福,乃是我平安度過各種更深試煉時的幫助與力量的根源。現在經過了十四年的實驗,我可以用敬畏上帝的心,全心地推介。除此之外,我通常會 在家庭禮拜之後讀一大段上帝的聖言,同時我仍然有經常讀經的日課,有時讀新約,有時讀舊約,而如今已超過二十六年,我已證明其福無窮。我也在那時或在一天 其他時候,分出另外的時間專為祈禱而用。

〝當人們心靈在早晨獲得了滋潤,快樂,與毫無心靈準備就去應付工作,試煉,及這一天的試探,其間有看何等的不同啊!〞

穆勒喬治偉大的信心及單純的信靠,在他辦理孤兒院的工作上十分出名,但是-他為講道禱告,超乎一切其他工作。因為他是一個聖經學者,也是一個傳道 人。他發現,他為了祈禱,必須天天集中心思,他更發現天天清晨到田野讀經散步一兩小時,專心默想每一節經文以獲得最大福分,正可以給他如此的領導。他的默 想不久就化為祈禱。他如此獲得力量之後,就預備好,可以從事這一天的服務,這一天稍後,他才專為他獻身服務的孤兒院的需要而禱告。

Monday, October 10, 2011

【This is Your Time】


【This is Your Time】-纪念Cassie Burnall的歌

  
Michael W. Smith得到2000 Dove Awards的年度最佳歌曲This Is Your Time,我们在音乐录像带的片头看到一位女生的谈话画面:「我想神国必须竭力进入在非信徒与基督徒面前作好榜样为基督而活」;然后我们好似看到这位高中女生的背影奔跑、跳舞伴着Michael缓缓唱出:「这考验我们都想熬过,却都不愿面对;离弃神,就保住了命,但她的抉择只有一种;这是她的时刻,这是她的舞蹈,活出每一刻,不留下偶然;她畅游潜入蔚蓝深海,以生命拥抱那未知奥秘要是问你,又怎么说;这是你的时刻,这是你的舞蹈」片尾:「悼念凯茜柏纳」,这是一首纪念Cassie Burnall的歌。




1999年,美国发生一起「可伦班恩高中悲剧事件」(Columbine High School shooting tragedy)。有两名据称是「撒旦教信徒」的高中生持枪闯进校园,见人就问「你相信神吗?」,回答「是」,就遭杀害。女学生Cassie Burnall便是如此,牺牲了性命。



This is Your Time】原唱:Michael W. Smith
It was a test we could all hope to pass
But none of us would want to take
Faced with the choice to deny God and live
For her there was one choice to make

This was her time
This was her dance
She lived every moment
Left nothing to chance
She swam in the sea
Drank of the deep
Embraced the mystery
Of all she could be
This was her time
Though you are mourning, and grieving your loss,
Death died a long time ago
Swallowed in life, so her life carries on
Still, it's so hard to let go
This was her time
This was her dance
She lived every moment
Left nothing to chance
She swam in the sea
Drank of the deep
Embraced the mystery
Of all she could be
What if tomorrow
What if today
Faced with the question
Oh, what would you say
This is your time
This is your dance
Live every moment
Leave nothing to chance
Swim in the sea
Drink of the deep
And fall on the mercy
And hear yourself praying
Won't you save me
Won't you save me
This is your time
This is your dance
Live every moment
Leave nothing to chance
Swim in the sea
Drink of the deep
Embrace the mystery of all you can be
(Repeat)
This is your time

Cassie Burnall(November 6, 1981 – April 20, 1999) 的遇害,Cassie的父母成立了「Cassie Burnall基金会」,出版了Whatever It Takes纪念专辑,许多当红基督徒歌手都一起参与;专辑概念来自Cassie Burnall的一段话:「…soWhatever It TakesI will be one who…;专辑的同名主题歌Whatever It Takes也改编自Cassie的这段信心的宣告;专辑的副标-The “She Said Yes” Music Project就是在感念Cassie说「是」的信仰勇气。Cassie的妈妈Misty Bernall也出版了一本书“She Said Yes”Michael W. Smith写了后记受害者家属相互安慰、彼此激励也带给事件远处的我们希望与信心
知名基督教作家杨腓力(Philip Yang)在「寻神启事」一书中也提到了这段事件,他说:『从邪恶中,即便是像可伦班恩屠杀事件这种骇人的邪恶中,依然能产生好处。』该城的青少团契人数爆增、有受害者的父亲作了布道家、有一位则投入枪械管制的运动……
专辑内页的最后:「Let light shine out of darkness(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 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哥林多后书46)
Whatever It Takes(无论如何!) 让我们想到先知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 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祂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书317-18)亲爱的弟兄姊妹,难事若临到我们,我们有没有这种即便如此、即或不然的信心呢?